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養殖產量占世界水產養殖總量的70%,水產飼料的生產和消費也位居首位。據農業部畜牧局統計顯示1991年水產飼料生產僅75萬噸,占我國水產飼料總量2.1%,2004年水產飼料產量達880萬噸,占我國飼料總量12.5%,到2011年我國水產飼料產量達到1540萬噸。水產飼料業發展迅猛,潛力巨大。但近年來,霉菌毒素的污染對養殖業和畜牧業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其中水產養殖業也受到重大影響。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全球每年大約有25%的農作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約有2%的農作物因污染嚴重而失去飼用價值。來自奧特奇(敖志剛,2008;陳心儀,2011)、百奧明(劉穎麗,2007,2011)、寶來利來(2012)等生物公司對全國和地方省市的霉菌毒素調查研究表明,飼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十分普遍和嚴重。各個地區、各個季節的飼料原料、配合飼料產品均有霉菌毒素污染,檢出率高達70%-100%,按照飼料衛生標準判定的毒素超標率可達20%-80%。污染飼料的檢出毒素少者2-3種,多者7-8種,呈現多種霉菌毒素復合污染的特征?梢,霉菌毒素污染已成為影響飼料業和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一大危害,如何認識和防控霉菌毒素則成為能否解決飼料安全和水產品安全的首要問題,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重視。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一、霉菌毒素的種類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谷物或飼料上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二次代謝產物,毒素在谷物的生長過程、飼料的制造、貯存及運輸過程中都可產生。對養殖動物造成很大危害的是由霉菌產生的霉菌毒素。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種霉菌屬所產生:曲霉菌屬(主要分泌黃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赭曲霉毒素OTA等)、青霉菌屬(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麥角菌屬(主要分泌麥角毒素)、單端孢霉烯族(主要分泌嘔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等)。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300種霉菌毒素被分離和鑒定出來,上述的幾種毒素為現今普遍認識的7種主要毒素。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二、霉菌毒素的危害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集約化生產,水產飼料工業的迅猛發展,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飼料而帶來的影響與損失顯得尤為重要。水產動物攝入被霉菌毒素污染后的飼料可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引起消化系統紊亂癥狀,嚴重者甚至死亡;慢性中毒的癥狀多種多樣,而且不同毒素間的危害差異很大?偟膩碚f,霉菌毒素的毒性包括器官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胚胎毒性等。急性中毒而引起成批死亡的事件屢見不鮮,但更多、更隱蔽、更嚴重的情況卻是慢性和亞急性中毒,產生潛在的危害。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2.1降低生產性能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飼料發生霉變可使飼料的感官性質惡化,如具有刺激氣味、顏色異常、粘稠污穢等嚴重影響適口性。此外,飼料霉變過程中霉菌生長消耗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使飼料發生一系列生化變化,飼料中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均可被分解破壞,造成飼料中營養成分含量降低,長期飼喂這種飼料可引起養殖動物營養缺乏癥。飼喂含霉菌毒素的飼料短期低劑量會引起水產動物采食量下降、生長速度減慢,從而導致飼料轉化率低、動物生長性能下降。黃曲霉毒素在日糧中會抑制蝦(Bintvhok,2003)、羅非魚(Nguyen,2002)、虹鱒(Hendricks,1994)、斑點叉尾?(Manning,2003)等水產動物的生長,飼料轉化效率降低。煙曲霉毒素20mg/kg飼喂河鲇2周會降低生長性能。喂養虹鱒魚嘔吐毒素1-5mg/kg濃度,將減緩魚類生長速度。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2.2破壞臟器組織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常期食用含霉菌毒素的飼料會導致水產動物器官發育受阻、生理功能變化,嚴重者發生腫瘤或癌變。對肝臟損傷最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是黃曲霉毒素,所以黃曲霉毒素也叫肝毒素。飼料中含黃曲霉毒素會導致鯰魚肝功能受到破壞,組織間失去連續,出現壞死組織和空泡區域;表現出肝臟出血、肝臟脂肪變性、膽管增生等癥狀,肝臟腫瘤發生率提高(Meerdink, 2002;Nguyen Tan Phuoc, 2003);鱸魚(Y S EL-sayed,2009)血清中轉氨酶濃度升高,血清生化指標改變;虹鱒(Hendricks,1994)肝臟壞死,體表出血,鰓絲發白,血細胞減少,蝦(Bintvhok,2003)的肝胰臟組織壞死。另外,煙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也會損傷肝臟。煙曲霉毒素單獨存在時未能誘導虹鱒發生肝癌,但與黃曲霉毒素同時存在時,則可促進肝癌的發生(David,2001)。OTA破壞腎臟,該毒素主要影響腎臟近曲小管陰離子運輸系統,造成腎小管的退化、萎縮,使腸道淋巴腺體壞死,與可以和血漿蛋白結合,延長了生物半衰期。破壞腸道的毒素主要是單端孢霉烯族毒素,以T-2毒素和嘔吐毒素為代表,這兩種毒素主要破壞腸道上皮細胞,破壞腸道黏膜,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的流失(Brake J, 2000; J. Brake,2000)。另外煙曲霉毒素也能破壞腸道上皮細胞。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2.3 抑制免疫功能5Q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霉菌毒素可引起動物免疫器官胸腺、脾臟、法囊氏發育不良乃至萎縮,抑制淋巴細胞活性、降低補體反應、吞噬細胞吞噬作用、抑制抗體的產生導致免疫抑制,從而降低動物對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表明,黃曲霉毒素可抑制免疫器官的發育、細胞水平免疫和淋巴細胞DNA合成,引起對蝦(Boonyaratpalin,2001)肝胰腺和觸角腺萎縮,血淋巴生化性質改變,免疫活性組分細胞活力下降。T-2和ZEN會使斑節對蝦的血淋巴細胞和粒細胞總數減少及酚氧化酶活力降低(Supamattaya,2006)。因此,在有霉菌毒素污染的情況下,一旦有病原微生物侵襲養殖動物很容易暴發疾病。